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
> 世界物联网
> 中国物联网

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布时间:2012-10-11 浏览次数:761

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迅猛,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使其成为了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不仅仅是银联,其他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行最近都动作频频,试图在移动支付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而在各方纷纷布局争抢“蛋糕”的同时,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之路上的障碍也逐渐浮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障碍,加快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各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
  
  市场火速发展
  
  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业界也纷纷看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
  
  而移动支付市场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没有辜负业界的厚望。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易观智库预计未来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
  
  监管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央行一直致力于推动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工作。央行副行长李东荣不久前指出,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个跨渠道、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合载体,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是未来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为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统一移动支付标准,今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并最终确定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标准。
  
  此外,自去年以来,央行便集中发放了一大批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央行发放第三批支付牌照半年后,第四批支付牌照于今年6月28日发放,数量高达95家。而此次获批的企业多为区域性、行业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布局
  
  群雄出手
  
  为抢夺市场,第三方支付企业动作频频,纷纷在7月份密集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创新业务。7月19日,易宝支付宣布与南方航空公司合作,推出通过拨打手机实现信用卡“无卡支付”(EPOS)购机票服务。
  
  紧接着,腾讯旗下的财付通7月20日宣布在江苏省推出手机充值加油卡服务;7月31日,支付宝则推出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定位服务(LBS)等技术的新客户端,用户双方可以“触碰”手机自动填写支付宝账号,提升支付速度。
  
  与此同时,对于专注支付业务的银联来说,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具有技术上的优势。8月17日,中国银联与三星电子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备忘录,宣布三星GALAXYSⅢ手机已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置入集成银联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机卡后,可同时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
  
  当然,拥有传统线下支付和清算优势的银行自然也不会闲着。浦发银行日前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演进产品(NFC技术的手机),手机汇款,全网客户话费代缴和生活缴费四款移动支付产品;招商银行不久前也与HTC(中国)联合发布了“招商银行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产品,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
  
  正式就任中信银行行长的朱小黄在首次对外阐述中信银行发展新战略时也表示,在市场目标上,将继续保持公司金融业务领域的优势,同时重点推进零售领域消费信贷、信用卡透支、移动支付等新兴产品。
  
  现状
  
  尽管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可观,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的障碍。现在移动支付的发展没有迎来爆发点,不论是在技术、标准和安全等方面,还是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技术标准
  
  13.56MHz获认同
  
  央行副行长李东荣曾指出,移动支付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技术标准的统一。而长时间以来,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困于技术标准的迷局。所谓的标准之争主要是中国移动主推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之间采用谁的争论。
  
  据了解,银联青睐的13.56MHz标准代表国际倡导标准,成熟度高,商用经验丰富;而中移动钟情的2.4GHz标准兼具刷卡功能,对手机终端没有限制,未来扩展性更好。但是,由于进行近程支付的终端大多采用13.56MHz制式,如
  
  果需要使用2.4GHz标准,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更换POS机等设备,其工作量和成本较大;而若使用13.56MHz标准,就需要用户换手机终端和SIM卡。
  
  从今年4月央行主导制定移动支付标准到现在已经过去近6个月了,备受市场关注的移动支付标准也呼之欲出。记者日前从央行内部了解到,移动支付标准还需要几大部门的会签,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而在日前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主办的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还透露,移动支付标准现在认同为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历时三年的技术标准争夺大战,中国银联似乎笑到了最后。
  
  >>声音
  
  标准确立利好相关厂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支付标准的确定,无论是对手机生产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就表示:“标准确立之后,手机厂商可以放心生产13.56MHz的近场支付手机,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以放心地运用13.56MHz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标准越早确立对相关厂商越好。”
  
  技术标准之争远未结束
  
  虽然13.56MHz的标准获得认同,但是,中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似乎并未完全放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坦言,“通讯标准模式我认为不搞一刀切更好,推动一种技术的时候最好也为其他的标准留下生存的空间。”
  
  而移动支付的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推行13.56MHz标准,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完全放弃了2.4GHz,预计中国移动在2.4GHz已经推广的区域,还将继续维持。由此可见,技术标准的争夺战并未完全结束。
  
  运营模式
  
  盈利前景尚不明确
  
  据了解,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上述模式中运营商只是提供信息传送的通道;最后一种是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主要集中在远程支付。
  
  据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资深经理李尚慧介绍,尽管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存在银行、手机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企业三股大的力量,但它们相互之间尚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合作也不够深入,这种封闭状态和不深入的合作对于移动支付行业整体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她还指出,移动支付试点虽多,但却未能形成主导模式。移动支付领域有全手机NFC系统方案、NFD等多种模式,而其中并没有出现主导模式,也缺乏相互兼容性,这无疑会缩小用户的使用范围,给用户造成不便。而除了三大力量相互封闭、移动支付兼容性不够之外,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难以跟进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的便是盈利前景了。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目前移动支付主要盈利模式只有三种,即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种。张萌指出,移动支付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以投入为主,首先受益的肯定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而基于提供支付运营服务的企业盈利前景还不清晰。
  
  >>声音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移动支付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晋耀认为,前几年市场还在认知阶段,这两年产业链各方才找到了怎么去做的定位。普通老百姓目前对移动支付的了解还不够多,虽然宣传和呼吁比较多,但真正实现业务落地的应用还比较少,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没有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
  
  而汇付天下也指出,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成熟商业模式,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是目前移动支付发展最鲜明的趋势。就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而言,技术和标准只是手段,而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行业应用才是移动支付产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
  
  共享商圈资源与行业资源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晋耀认为,如果没有商圈资源共享,就没有移动支付,封闭型的商圈无法满足移动支付环境下的需要。各方独立发展的用户,会导致用户群体割裂化比较明显,也会让用户对业务产生困惑,不仅加剧了竞争,某种意义上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只有提供差异化的业务,才能良性发展。
  
  同时,他还指出,铁路,公交,医疗,保险,财政,物流和移动支付都密切相关,都是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动者,行业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打造一个线上商圈,比如一个终端机可以刷所有的卡,产业各方聚拢在一起会让格局及各自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朗化。
  
  应用创新
  
  变革备受瞩目
  
  不久前招商银行强势携手HTC(中国)高调推出了“招商银行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产品,银行推动移动支付应用创新是一大举措。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更是直言不讳:“招商银行要最早废除信用卡,以应对当下电子化及移动端的变化。”
  
  作为国内在行业创新应用方面的领先者,第三方支付企业汇付天下就曾指出,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成熟商业模式,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是目前移动支付发展最鲜明的趋势。掌中付副总裁冯海基也指出,移动支付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找到移动支付产业的命门。不能盲目发展,纵观行业发展,移动支付的命门已经显现,这个命门就是应用创新。
  
  安全问题
  
  支付安全未成体系
  
  近日谷歌钱包曝出的安全漏洞问题,再次将业界的目光聚焦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据悉,谷歌钱包能够使攻击者获得用户的个人识别码并窃取账户中的资金,攻击者甚至没有必要掌握专门的黑客技术。如何保证移动支付账户的安全已成为目前阻碍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安全问题是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或被忽视会直接影响整个支付产业的发展。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高级助理郝付国也指出,消费者对手机支付安全性的疑虑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手机支付,特别是远程支付的发展。
  
  >>声音
  
  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街大讲堂暨2012中国电子银行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就强调,当前,移动支付是整个电子支付领域的焦点。在当前移动支付发展的起步阶段,处理好安全与便捷之间的关系,是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安全问题应放在第一位。
  
  产业链上下合作共建支付防火墙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建议,应将移动支付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扶持创新产业,推动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产业链各企业共同建立一道支付防火墙,将黑客阻挡在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支付。
  
  技术安全与业务安全并举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资深经理李尚慧表示,在移动支付操作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技术安全的问题,还要解决业务安全的问题。李尚慧建议采用金融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国家移动支付技术标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也称,央行应尽快出台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指引。此外,也有专家表示,电子支付过程繁杂,操作时间长也是导致支付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如果简化支付操作流程,缩短支付时间,便可降低支付风险。
  
  >>声音
  
  构建“创新双螺旋”
  
  对于移动支付行业应用的创新,冯海基表示,移动支付必须以应用创新为基础,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使用户参与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并通过用户体验等方式,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进而促进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他强调,应用创新与技术创新构成“创新双螺旋”,推动着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新的增长点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行业监管
  
  监管体系各自为政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由于目前银行业、电信行业分属不同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来促进移动金融业务快速普及发展。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指出,相比于网银接近四百万亿的交易量,移动金融的业务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但是现在发展有些缓慢。而且移动支付涉及通信和支付两个行业,央行和工信部都能监管。
  
  此外,银行人士指出,现在的手机银行业务都是免收手续费的,银行以此来吸引客户。至于未来怎么做,在做大交易量的同时,如何收取费用,都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办法。同时,在行业运营方面,也没有可靠的行业操作规范,只能靠不断的用户体验和测试使用来订立并完善规范标准,而在这摸索过程中必定使得移动支付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与经营风险。
  
  >>声音
  
  尽快确立行业规范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应有相应的立法规定非银行商业机构准入市场的条件。移动支付立法应对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规定相应的资格,对他们的市场准入做出科学规定。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还表示,监管问题因涉及移动用户,需要在央行监管的前提下和移动运营商多方面沟通。
  
  监管部门谨慎干预移动支付市场
  
  对于监管部门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樊爽文指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以谨慎的态度来干预移动支付市场,为移动支付服务市场和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表示,适度而恰当的行政干预会推动移动支付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起步阶段。
  
  未来
  
  农村市场前景可观
  
  说起移动支付,大部分人会认为这种新潮的支付手段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发展。其实,移动支付灵活便捷的特性将使它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手机持有率也已经高于银行卡,这为农村地区开展手机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就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金融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供移动支付业务时,眼睛不能只盯着经济发达地区,而是要选择适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满足农村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不过,大多数移动支付产品都是在智能终端上进行开发。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这直接制约了农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服务。而在资金方面,移动支付的开展有赖于专用的手机终端和刷卡终端。
  
  在城市开展业务,会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承担终端置换的费用,而在农村这种意愿就要低很多,所以需要企业在先期投入资金进行终端置换。成本的增加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普及。
  
  >>专家建言
  
  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银行积极性
  
  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表示,在移动支付农村推广初期,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先“赔本”的准备;另一方面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手机支付下乡最好借助国家和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扶持,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保证可持续性的。另外,还要抓住重点“刚需”人群,依靠他们逐步形成口碑效应,这个在农村更容易实现,因为农村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深。
  
  尽快明确运营商在体系中的地位
  
  要想让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开花结果,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项立刚认为,应首先对移动支付进行定位,出台管理办法。项立刚指出,目前移动支付的政策、管理办法、应用模式还是不够明晰,运营商的地位也不够清楚。国家需要在管理办法方面做得比较明晰,让运营商在体系中角色更加清楚,承担的责任更清楚。